正文

尚言观察一周行业热点:眼科用药谁家先断货?

更新于 2023-04-27

本周热点:新冠“大角星”或引起结膜炎 眼科用药是否迎来新机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信息显示,今年1月全球首次发现新冠病毒新变种XBB.1.16“大角星”。目前,我国本土也已监测到这一变种病毒。据报道, “大角星”的新冠毒株感染者出现了一种新的症状——结膜炎(或称红眼病,特征是眼红、有沙砾感并伴有瘙痒),这不仅再度引起了大众的“囤药”焦虑,也让眼科用药再度被市场关注。

行业观察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6-2020年,中国眼科药物市场规模从151亿元增长至18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7%;预计2025年将达到440亿元,2030年将达到1166亿元。

但中国眼科药物市场的主体地位仍是外资企业。

米内网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眼科用药销售品牌TOP10中,诺华、拜耳、参天制药等外资品牌占据6个席位,国产品牌仅占4个,包括康弘药业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上药第一生化的注射用糜蛋白酶、信东生技的聚乙烯醇滴眼液、山东海山药业的普拉洛芬滴眼液。

而在这4个国产品牌中,除信东生技的聚乙烯醇滴眼液实现销售额增长外,其余三家企业眼科产品销售额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据动脉网《2022眼科行业研究报告》的数据也显示,外资企业整体占药物市场份额的60%-70%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国内眼科药物研发企业带来不小的压力。

国内眼科用药为什么发展较慢

1.眼科制药企业的药物研发工作主要集中在开发已获批药物的改良工艺和剂型上面,新型靶向药物为数不多。

2.眼科药物的研发需要建立在眼科学有完整而深入的理解基础上,国内眼科药企起步晚,技术累计相对薄弱。

3.眼科药物的上市往往需要经历漫长历程及大规模临床数据支持。

4.我国多数眼科药物生产企业以仿制药生产为主,无论是企业规模、人均产值还是品牌产品都与进口大厂存在不小的差距。

哪些眼科用药机会更多

目前,眼底疾病、干眼症等眼科疾病治疗领域,市场的潜力都不容忽视。其中,盐酸莫西沙星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6家、地夸磷索钠滴眼液等都是较受关注的眼科用药。

来自药融云的数据显示,2022年获批上市的眼科用药共17家企业,其中左氧氟沙星滴眼液4家、盐酸莫西沙星滴眼液5家、地夸磷索钠滴眼液3家。

健康日观察:世界免疫周丨大力补种——不落下任何人

4月最后一个星期是世界卫生组织设立的“世界免疫周”,2023年世界免疫周的主题是 “ 大力补种 ” 。

随着我国步入中度老龄社会,健康老龄化如何“跑赢”人口老龄化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值此世界免疫周来临之际,我国首个《老年人疫苗接种科普手册》发布,接种适宜的疫苗被列为老年人群除健康饮食、作息之外的又一健康生活方式。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常务副会长齐平江指出:“接种疫苗可通过预防感染减缓老年人慢性病的进展,降低慢性病并发症导致不良结局的风险。加强老年人主动免疫,提升中老年人预防接种的积极性,是促进健康老龄化、实现高质量长寿的关键。”

而我国老年人疫苗接种率还有待提升,一项研究显示,成人流感疫苗接种率为10.97%,肺炎疫苗接种率为13.6%,带状疱疹疫苗接种意愿为16.57%。而另一项研究显示,近57%的受访者存在疫苗犹豫,其中带状疱疹疫苗犹豫为26.76%。

究其原因,对疾病缺乏认识、疾病科普程度低、对疫苗价值存在认识偏差以及部分疫苗注射价格偏高是主要原因。

以接种意愿最低的带状疱疹疫苗为例,于2020年6月28日正式在中国市场开售的葛兰素史克的shingrix(欣安立适)带状疱疹疫苗,上海疾控中心公布的价格为1603.5元/剂,全接种价格为3207元,确实很容易让人望而却步。

好消息是,国内首款国产带状疱疹疫苗获批签发,将比进口疫苗便宜近2000元。

国内首款带状疱疹疫苗为减毒活疫苗(商品名:感维)由长春百克生物研发生产,此款疫苗适用于40岁及以上成人,接种针次也从2针变为1针,已计划在福建、吉林、新疆、西藏、贵州等省份形成供应,云南地区可能于5月当地上市。

除长春百克生物外,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减毒活疫苗、中慧元通及绿竹生物的重组带疱疫苗进度较快,处于临床II期阶段。还有部分企业正在临床前研发新一代技术路线疫苗,如沃森生物联合艾博生物开发的带状疱疹mRNA疫苗等。

这对于老年人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希望各大药企能够加强对状疱疹疾病的科普宣教,提高大家对疫苗意义和价值重要性的认识,不要让研发心血付诸东流。

新药研判:2023年4月第三周上市新药研判

抗抑郁药市场前景广阔 新作用机制药物国内首上市

中科院院士陆林在《科创中国院士开讲》栏目中给出了一份数据——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新增超过7000万抑郁症患者。

根据WHO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抑郁症患者累计人数超过3.5亿人,全球每年因抑郁导致自杀高达100万人。同时,根据《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

随着患病率的增加及认知度的提升,近年来我国抗抑郁药行业发展较为迅速,预计到2030年,国内抗抑郁药总体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00亿元。

目前,治疗抑郁症最常使用的一线药物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主要有西酞普兰、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和氟伏沙明。另外还有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类新型抗抑郁药,也就是通常说的双通道药物,如度洛西丁、文拉法辛。

而杨森公司开发的盐酸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代表着一种创新作用机制。

盐酸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是一种非选择性、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该药是氯胺酮的S镜像异构体,它通过调节谷氨酸受体功能,可能帮助修复抑郁症患者大脑细胞的神经连接。

根据杨森公司当时发布的新闻稿,这是30年以来第一款采用新作用机制治疗抑郁症的药物。

2019年3月,盐酸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在美国获批上市,被FDA批准用于治疗伴有急性自杀念头或行为的抑郁症成人患者的抑郁症状,成为首个FDA批准的在24小时内显示减轻抑郁症状的药物。

行业破局:全国药店总数突破62.3万家,行业机会如何把握?

4月19 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数据(2022年)》(下称《年报》),对2022年全国药品经营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

《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约64.4万家,其中批发企业约1.4万家;零售连锁企业6650家,零售连锁企业门店约36.0万家;零售药店约26.3万家,全国门店总数突破62.3万家。

截至2022年底各省(区、市)药品经营企业许可情况

从各类药品经营企业的数量变化来看,《年报》显示,2022年连锁企业数量由上年同期的6596家增至6650家,增长54家;连锁企业控制的门店数量由上年的33.7万家增至36.0万家,增幅6.8%;单体药店由上年的25.2万家增至26.3万家,增幅4.3%。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药品经营行业呈现出数量增长、规模扩大、连锁率提高的特点。这一方面反映了行业极具市场机会,但同时也让经营企业不得不考虑“如何破局出圈”的现实问题。

抓住政策宏利

宏观政策:商务部《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要培育 5-10家超五百亿元的专业化、多元化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药品零售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市场总额 6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率接近70%。

药店帮扶:

2022年4月22日,北京政府:实施零售业纾困扶持措施。

对传统商场和商圈(特色商业街)内的商业主体外立面改造、店内装修更新、设备购置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等项目给予不超过50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便利店、前置仓、药店等符合本市基本便民商业网点建设提升标准的项目给予不超过各项投入审定实际投资额50%的资金支持。

2022年6月13日,重庆:加大稳岗返还支持力度

将大型企业稳岗返还比例由30%提至50%,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大型企业按规定及时补发。

2022年6月7日,四川宜宾市监局:多项事关药店的帮扶措施

(1)简化药品经营许可证办理流程。在连锁药店转加盟过程中,在地址、人员都不改变的前提下,可先办理药品经营许可证变更业务,保证社保支付业务不中断,同时企业提交承诺书,限期补齐营业执照变更等办理手续。

(2)精准服务药品市场主体。对药品经营企业筹建、变更、换证等需开展现场检查的,提前做好指导咨询服务。继续支持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开展药品远程审方服务和药品零售企业开展电子处方,支持鼓励药品零售企业连锁化经营。

抓住互联网医院机会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2.98亿,同比增长38.7%,是用户规模增长最快的一类应用。

在阿里健康,一年的在线问诊服务量超上亿人次。2023年4月,京东也上线了皮肤互联网医院。

患者者在互联网医院就诊获得处方后,按照院外的配送行为,目前是两个途径“医院-药店-患者”模式和“医院-流通-患者”。前者是互联网医院开具处方,处方流转到药店,由药店进行配送给患者。后者是互联网医院开具处方,商业公司在接到流转处方订单后进行配送给患者。

而这两个途径无疑都给药店经营者带来了机会。

听听业内怎么说

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药店人还是应该坚持长期主义、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共创行业美好未来。

益丰大药房董事长高毅:连锁药店既具有战略性、价值性和强劲发展潜力的领域,也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持续快速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的重要支柱。

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阮鸿献:对于零售药店来说,要合理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健康管理意识、加强健康服务质量,保护人民健康、创造美好生活。

江苏万邦医药CEO李梅:创新探索如今已成为医药零售产业大健康服务的新旋律,未来单纯商品供应业态药店将不复存在,药店要向健康服务终端转型。

山东燕喜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志刚:单体店如果跟不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应该及时“卖”店。

友情链接